魏晉時期煉丹術盛行,膏藥已經出現。唐宋時膏藥的制備逐漸完善,醫(yī)藥大為興盛,膏藥的種類隨之越來越多,治療的范圍也越來越廣,有的是用于跌打損傷的止痛散淤,有的是用于膿腫癤子的“抽膿拔毒”,并且得到了廣泛使用。明清時已經成為普遍的用藥之一。到清代,膏藥已經發(fā)展成為普遍的民間醫(yī)藥,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。
有人笑言:在中國,沒有用過膏藥的老人可以申請貼上“稀有動物”標簽,反映了膏藥在我國使用的廣泛性。古代醫(yī)學家有言曰:“膏藥能治病,無殊湯藥,用之得法,其響立應。”與打針吃藥相比,膏藥方便、無痛,更容易為人們接受。特別是常有腰酸背痛的老年人,更是對膏藥情有獨鐘,家中常備。
膏藥療法更是祖國醫(yī)學中一種獨特的中醫(yī)外治療法,已有兩千年的歷史,并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疾病,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。它是利用藥物,施于病者體表或患部,借體表對藥物的吸收和經絡的通路,發(fā)揮藥物活血化淤,生肌止痛,通經活絡,開竅透骨,祛風散寒的功能,從而達到各種治療作用目的的一種療法。
雍仁堂膏藥傳承于清代膏藥師祖曾氏,
起源于宮廷獨門秘方,
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歷史。
曾氏膏藥以其獨特配方、制作工藝和療效,
在眾多膏藥中獨樹一幟。
精選道地名貴中藥材,經浸泡、
提料、升華、煉油、下丹,去火毒,
去燥邪等步驟,用傳統(tǒng)工藝熬制成膏藥。
具有行滯去瘀、開竅透骨、舒筋活血、
消腫化瘀、驅風散寒的功能,
對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疑難雜癥有獨特的療效
同時避免內服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,
克服了傳統(tǒng)膏藥臟衣、粘皮膚的缺點。
膏藥貼敷的注意事項
微信掃一掃
關注該公眾號